倒在抗战胜利的前夜——记八路军冀热辽军区副参谋长才山(212)

2019-11-14

深夜遭遇偷袭一线指挥突围

194571,冀热辽军区(即第十三军分区)尖兵剧社和第十五军分区长城剧社联合公演了黄天、今歌的新作,四幕歌剧《地狱与人间》。此剧是以反映人民及其军队反抗日寇“集家并村”法西斯暴行为主题的,奉军区首长之命,他们赶赴军区驻地进行纪念演出。

73日早晨,才山率尖兵剧社和长城剧社的60多名文艺战士,由遵化县支队长耿兆江带一个加强连护送,从第十五军分区腹地滦河东崖出发,奔赴军区机关驻地玉田县。晚上9点多钟,行至离原定宿营地鲁家峪尚有15华里的时候,由于女同志和小同志精疲力竭,掉队落伍的越来越多,行进速度越来越慢,为此,决定夜宿杨家峪。杨家峪是距玉田、丰润较近的一个山村,三面环山,一条小干河穿村而过,形成河南、河北一条街。两个剧社和县大队的同志住在河北街。就在这天夜里,日伪军1700多人把仅有100余户的杨家峪重重包围起来。4日拂晓,云雾朦朦。敌人乘我集合前岗哨撤离的机会,偷偷接近村子。杨家峪武装班长杨喜发觉后,急速返村报告。这时,两个剧社的同志,有的刚到集合场,有的刚出院门,几名动作慢的女同志还在房东家里。突然两声枪响,接着机枪吼声和手榴弹爆炸声响成一片。这时县大队已在西山与敌人接上火。接着,小干河沿岸也响起了激烈的枪声。于是,才山命令集合场上的同志撤退到一条胡同里,警卫部队在河北沿上还击。由于敌人枪多火力猛烈,后来警卫部队也被迫撤到胡同里。

胡同被敌人包围后,才山命令部队趁天没亮突围。警卫部队在前,女同志和小同志在中间,除重伤员由男同志搀扶外,轻伤员全部跟着突围,有战斗经验的同志留在最后。剧社同志除干部有几条短枪和勤杂人员的几条步枪外其余每人只有两颗手榴弹。突围队伍集中了所有的火力一阵猛打,从胡同冲了出去。

此时,天还没亮,加上朦朦晨雾,敌人摸不清我方底细,被突围队伍甩出的一排手榴弹打的懵头转向,闪出一条道路。突围队伍乘机冲出村子。突围队伍冲上村西山坡时,遭到山上敌人的机枪拦击,警卫部队伤亡很大,被迫退回山下。这时,枪声越来越紧,村里村外响成一片,只有西南山上的枪声比较稀疏。当突围队伍转向西南山坡时,埋伏在山上的敌人突然开火,把冲上来的突围队伍压在山脚的大坝坎下。

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

天亮后,突围队伍发现东山上有一面敌人的大旗,旗子指处枪声更为激烈。才山指了指飘着旗子的东山,命令长城剧社指导员王维汉和副社长朱希明带领女同志和小同志向东突围。未等王维汉说话,才山、黄天为吸引敌人的火力,和几个警卫战士带着伤员,跃过坝坎,迅速向西猛冲猛打。东山上的红旗指向西山,顿时,西山上枪声大作。王维汉、朱希明带领突围队伍隐蔽地向东冲去。才山和黄天等十几个人,为掩护队伍突围,被围在西山脚下的一片葡萄园里。这时,所有持枪的同志,只剩下最后的子弹了。敌兵们的吼叫声,敌人撕破喉咙的劝降声,他们似乎没有听见,都静静地坐着,谁也不说一句话。

仰卧在葡萄架下的才山,逐个地看了看周围的每个人,举起手枪,用最后一发子弹,射进自己的身体,壮烈牺牲。黄天望着倒在血泊中的才山,喉咙哽咽了。他收回目光,蓦地拿起手枪把最后的一颗子弹推上了枪膛。受了重伤的通讯员杨斌想爬过去,夺下他的枪,可是晚了,只听“砰”的一声,黄天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战斗结束后,突围出去的人们回到了杨家峪。正准备安葬烈士遗体的乡亲们,一齐围拢上来,个个泣不成声的诉说着烈士牺牲时的情形。在烈士的遗体中,找到了黄天、今歌和才山副参谋长。杨家峪的人民,按照当地的风俗,举行了最隆重的安葬仪式。老年人献出了自己的寿材,全村的人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刚刚懂事的孩子,个个噙着眼泪,站在烈士的遗体前…在一片痛哭声中,安葬了烈士。为了纪念才山等40多名烈士和教育子孙后代,党和政府在杨家峪建立了纪念碑。



112208224239344469.jpg

冀热辽八路军战士进军





抗战英烈连载  主编:袁永生 沈鹤翔                        由 广州轩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提供


阅读25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