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秉臣:进入烈士名册的英勇战士(1)

2020-01-14

刘秉臣:进入烈士名册的英勇战士

周利民

主人公小传

刘秉臣,1932年在重庆出生,回族,祖籍江苏扬州。194912月入伍,19514月入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四十七军一四一师四二三团二营中心文化教员。在朝鲜参加过夜月山和老秃山的战斗,身负重伤致残,至今还残留在腰部的美国弹片和伤残的左腿,无愧于历史地表明:“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血染的风采。”

行军路上抓了一个特务

    20世纪40年代,刘秉臣在重庆南开中学读书时,积极投身于反饥饿反内战的学生运动。19491130日重庆解放后,第四十七军一四一师在报纸上登消息,招收新兵。正在读高三的他凛然投笔从戎,参加了解放军,当时南开中学先后报名参军的有两百多人。之后,他们部队乘船经万县到宜昌,再行军到达湘西大庸县,参加剿匪斗争。19514月,剿匪工作取得了胜利。第四十七军接到了赴朝作战的命令,他们告别湘西人民,于4月下旬跨过了鸭绿江。进入朝鲜后,他们晚上行军,在天亮前住下来,白天休息。一天,他们住在山包下面老百姓的草棚子里。上午醒来时,他发现后面的山包上有一闪一闪的亮光,不一会就有一架美军飞机过来了。他感到很奇怪,那时朝鲜的特务多,于是他叫上通讯员一起去看一看。他们悄悄地向山包上面走去,只见一个老百姓模样的中年男子,手里正拿着一块镜子对着太阳向空中反射光,这是特务与空中飞机联络的暗号。他们迅速扑上去,把这个特务按在地上,一搜查,身上没有武器。之后,把特务押下了山包,交给了连队。连首长对他们进行了表扬,说他的警惕性高。

经过长途的行军,他们到达了石田里地区。19516月,他们部队开到临津江东岸阵地上,接第六十五军的防,担任防御作战任务。

首战夜月山

    19519月,敌人发动了大规模的秋季攻势。对第四十七军一四一师防守的天德山和夜月山进行了凶猛的进攻,他所在的四二三团二营六连防守的正是夜月山。920日拂晓战斗打响后,成千上万发炮弹,暴雨般倾泻在夜月山的主峰和前沿阵地上。惊雷滚滚,地动山摇。顷刻间,满山苍翠葱郁的森林被摧残得七零八落,有的大树被连根拔起。一人多深的战壕,一寸寸、一尺尺被削低。一架炮兵校正机,在阵地上空慢悠悠的来回巡飞,为美军炮兵修正射击目标。

    炮击过后,步兵发起了冲锋,我军奋力反击,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随着战斗的持续进行,弹药等物资消耗很大,他在阵地上主要做后勤保障工作。团后勤把物资送上来后,他带领团后勤的同志把物资分送到各个排的阵地上。

    当时运送的物资主要是弹药粮食,还有加固坑洞用的枕木。有伤员要撤下去,他就组织运送伤员。他冒着猛烈的炮火和枪林弹雨,在各个排的阵地上来回穿梭,把弹药等物资送到战士们的手中,为战斗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历经十天十夜的惨烈战斗,美军在他们六连的阵地前丢下近400具尸体后,狼狈败退。929日午夜,他们胜利完成夜月山防御任务,奉命撤离,将阵地交友军防守。全连116名指战员,经此一战,只有不到20人生还。连长率领大家默默地向永远留在夜月山的战友们,敬了最后一次军礼,悄然撤离了阵地。





来源:国防时报                                                               广州轩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提供



阅读270
分享